運動科學並非洪水猛獸

很高深,不過也很便民

Sik Hon
6 min readJan 25, 2018

是這樣的。很多人跟我說,「阿漢,你的東西實在非常讚哦。不過運動科學太「高深」了,好像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有點脫節,也跟現在亞洲區頂級運動的常規有點不一樣」。我很頭痛,也想了很久,假若不能把腦海中的東西簡單直白的呈現出來,就會好像 “Little Prince” 的開局一樣,“My drawing was not a picture of a hat. It was a picture of a boa constrcitor digesting an elephant” 。

每月有一個多星期在台灣辦公,有一個非常寶貴的好處,就是有很多思考的時間。想了幾天,我大概明白怎樣把心中的「大象」呈現出來了。

我們深信運動科學是大眾健康之門

Sports science (also sports and exercise science, sports medicine or exercise phys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how the healthy human body works during exercise, and how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e health and performance from cellular to whole body perspectives. The study of sports science traditionally incorporates areas of physiology (exercise physiology), psychology (sport psychology), anatomy, biomechanics, biochemistry and biokinetics

運動科學,本來就是讓身體健康的科學。從細胞生理學到運動工學,所有的科學內容都是以幫助身體運作為原則,心無旁鶩。

一門科學,當然會包含很多研究和學問,也有很多精密的運算在其中。我們是科學家,當然會樂在其中;我們的工作,就是在運動科學中找到不同可行方案,讓選手讓民眾可以更快更易更有把握,從運動訓練得到健康。

把所有「深奧」的學問,以圖表以視覺表達出來,運動科學也是很好玩的。好像我們 Performance Test 的報告,民眾走完精密的檢測後,可以像 Fantasy League 般的看自己的狀態,好的缺的一目了然,就是我們努力民眾化的成果。用運動科學來推動民眾健康,我們算是有點成績。

這份 Performance Test 的報告,深入淺出讓大家看到自己的狀態,是我們臨床、運科和設計團隊的共同成果

運動科學,除了可以幫助選手奧運奪金外,也可以幫助老婆婆跑樓梯

我們一直在幫助選手和國手,以運動科學幫助他們馳騁沙場;更多時候,我們是在為運動愛好者和復健民眾,以運動科學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並且讓身體發揮得更理想。

我們以針對專業選手的同一運動方案,來訓練運動愛好者。雖然運動愛好者與專業選手的目標不一樣,訓練習慣及規律也截然不同,不過只要有專業教練的指導,加上物理治療師監察調控訓練處方,以專業選手的訓練模式來進行訓練,必定事半功倍

對我們來說,幫助選手得到世界冠軍和幫助婆婆安全走樓梯回家,是同樣重要的,沒有高低分別,也沒有輕重差異。在我自己的概念中,每一個業務都有 “Our business shoul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umans and science in scalable, profitable and sustainable methodology” 的部分;作為科學家、作為醫護專業,我們責無旁貸。

運動科學也一直潛藏在生活中不同細節

要路跑嗎?你需要了解運動科學;要減肥嗎?你需要了解運動科學;要復健嗎?你需要了解運動科學;要工作更有效率嗎?也許你也需要了解運動科學。

「活動」、「表現」、「健康」、「生活質素」 — 只要你對其中一項有所訴求,那運動科學就是你需要的專業。

吃喝玩樂,也跟運動科學有很大關係。認識運動科學,也可以變得更幸福!

因為我們橫跨生理學、心理學、運動工學、人體工學、運動訓練學;作為醫護專業,我們加入了運動創傷學、病理學;作為科學家,我們更加入了演算法、統計學和數學模型。我們不會說我們甚麼都懂 — 事實上,我們不懂的永遠比懂的更多 — 不過我們對「活動」、「表現」、「健康」、「生活」的視野,真的非常深入的。

找我們,除了可以解決問題達到目標外,我們還是一班很好玩的 nerds…

運動科學 — 你也可以掌握

像所有科學一樣,運動科學正在慢慢地走進大家的生活。(沒有人用的科學,其實是紙上談兵 / 象牙塔 / 吹水吧。)

每項新科技出台,都有差不多的科技適應週期。只要新科技可以「捱過」初創期,達到 15% 的滲透率,那便很有機會變得非常普及

要親手掌握運動科學和她的好處,我們可以從以下錦囊開始:

  • 每天早上記錄起床時的心率
  • 經常整理訓練課表
  • 時刻記錄每次訓練的吃力程度 — RPE
  • 如果有 PB、比賽、受傷、睡不好、任何事件的話,盡量記錄發生的日子和感受
  • 找我們做 Performance Test 和訓練規劃

通過科學化檢測,狀態一目了然。不論是求勝出、求發揮、求健康,檢測都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入門的第一步。

Sportsline 運動檢測 — 香港 https://www.sportsline.com.hk/performance-test
Sportsline 運動檢測 — 台北 https://www.sportsline.com.tw/blank-1

--

--

Sik Hon
Sik Hon

Written by Sik Hon

CEO — Sportsline Asia - Integrated Sports Medicine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