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隨行隊醫 / 軍醫

Sik Hon
4 min readSep 30, 2017

--

電視直播體育賽事,不時會見到軍醫跑出賽場,噴『神仙水』和出動擔架。這可能是大部分觀眾對隨行隊醫的唯一印象。隨行隊醫工作多元化,傳媒中見到的臨場支援 (on-field support),其實只是整個隨行隊醫概念之中的一角,卻又是最吸引眼球的一。

隨行隊醫的人員資格,並沒有統一標準。在香港,普遍隨行隊醫都是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在美國,普遍隨行隊醫是運動傷害防護員 (Athletic Trainer)。

隨行隊醫,並不應該只出現在競賽場地。隨行隊醫,是真正的隨行,在休季時為運動員做好預防方案,在賽季時為運動員提昇回復及治療各種傷患 (sports-specific) 的功能訓練方案,為運動員及運動團隊製定長期觀察,長期計劃和長期治療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 planning / treatment)。

這種長期照料,對運動員的競賽生涯是必須要的。可知道精英運動競技的可容許錯誤 (margin of error) 是相當相當少,隨行隊醫花一個月去預備,並讓運動員適應下來,絕對是正常不過。更甚的是,隨行隊醫必定會於出發前準備好每位運動員的物資清單,一來隊醫可以提早準備,二來可以安排一份備用物資予運動員。就算隨行隊醫有任何突發事故而未能到場都好,運動員都不會處於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比賽。隨行隊醫更加會擬定不同後備方案,運動員舊患復發也好,新傷也好,都可以即時檢查處理。假若到臨比賽前才檢查這檢查那,時間不足,對運動員的了解不足,醫護人員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有效協助。

說到這裡,我想重申一點,就是隨行隊醫的崗位,必須由一位肯付出時間心力作長期觀察、長期計劃和長期治療的醫護人員來擔當。

我們的隨行團隊與東方龍獅籃球隊共同努力,取得 2016–17 ASEAN Basketball League 冠軍

『主治治療師制度』

這個制度,是職業競賽中必然存在的一環。當運動員受傷時,必須到團隊指定的『主治治療師』處檢查確診。『主治治療師』會就臨床檢查結果,將運動員安排入健康名單 Fit List / 觀察名單 Watch List / 傷患名單 Injury List 中,再為其訓練,比賽及治療方案作不同安排。為表公正,傷患表格 Injury List 會以一聯三份形式,治療師,教練及運動員各持一份。主治治療師會為運動員提供合適的治療及轉介。

大家看來可能覺得太複雜,甚至有點無謂。然而當考慮到傷患情況跟團隊目標,甚至運動員自身的前途的密切關係,公開公正就是對三方最大的保障。這份傷患史,也會跟著運動員,甚至轉到不同球會,成為運動員的 portfolio。

當運動員希望選擇主治治療師以外的治療師或治療方式,他/她必須先徵詢主治治療師的意見;過了主治治療師一關後,又要得到教練和領隊的同意,才可以正式出外就診。這是確保公正之餘,更加可以保護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畢竟藥石亂投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

Stanford University 的運動醫學統籌方法,絕對是一個黃金標準

在英國有一個業界慣例, 當治療師在執業診所發現其他治療師主治團隊的運動員掛診,他/她會直接向運動員查明授權狀況,亦會致電向主治治療師查詢。 這是專業禮儀之餘,更加可以確保專業資訊互通,為運動員提供最好方案。

在香港,要執行『主治治療師制度』還是非常困難,我們拒絕了未經授權的外隊運動員掛診之餘,也見到不少運動員出外尋醫,而外診治療師也沒有實行通報機制,結果『長期觀察,長期計劃和長期治療』就不能貫切實行。畢竟要實行一個制度, 總要有先行者,診所生意可能會少了,不過這是我們尊重『主治治療師制度』的承擔。 希望各位管理人員, 運動員和物理治療師明白我們的心意。

工具固然是隨行隊醫工作非常重要的部份;還有各式計劃、籌備、後勤,才是隊醫工作最具價值的元素

--

--

Sik Hon

CEO — Sportsline Asia - Integrated Sports Medicine